依据国内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与有关司法讲解,国内现在的行政证据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1.可以直接认定的事实:(1)大家都知道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4)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5)依据平时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2.不可以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1)紧急违反法定程序采集的证据材料;(2)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方法获得侵害别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方法获得的证据材料;(4)不可以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5)不拥有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3.不可以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商情况不相适应的证言;(2)与一方行政相对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行政相对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行政相对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行政相对人不利的证言;(3)应当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4)很难辨别是不是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5)没办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6)经一方行政相对人或者别人改动,他们行政相对人不予认同的证据材料。 4.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为:(1)国家机关与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2)鉴别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与经过公证或者登汜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3)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4)法定鉴别部门的鉴别结论优于其他鉴别部门的鉴别结论;(5)法庭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优于其他部门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6)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7)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行政相对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行政相对人有利的证言;(8)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9)数个类型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5.不可以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的证据:(1)行政机关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采集的证据;(2)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些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使用的证据;(3)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采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不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6.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以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办法获得的证据,不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7.书证应当符合规定的需要。(1)书证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是书证的原件;采集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采集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 (2)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3)提供报表、图纸、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4)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职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5)法律、法规、司法讲解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8.对鉴别结论的需要-在行政程序中使用的鉴别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别的事情、向鉴别部门提交的有关材料、鉴别的依据和用的科技方法、鉴别部门和鉴别人鉴别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别人的签名和鉴别部门的盖章。通过剖析获得的鉴别结论,应当说明剖析过程。 9.法院不予采纳的鉴别结论、对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采纳的鉴别结论,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证据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1)鉴别人不拥有鉴别资格;(2)鉴别程序紧急违法;(3)鉴别结论错误、不清楚或者内容不完整。 10.对现场笔录的需要。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址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职员和行政相对人签名:行政相对人拒绝签名或者不可以签名的,应当注明缘由。 有别的人在现场的,可由别的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1.证人应当陈述其亲历的具体事实。证人依据其历程所作的判断、推断或者评论,不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12.以有形载体固定或者显示的电子数据交换、邮件与其他数据资料,其制作状况和真实性经他们行政相对人确认,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法予以证明的,与原件具备同等的证明效力。 13.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或者仲裁机构裁决文书确认的事实,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14.当事人在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程序需要当事人提供证据,当事人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才拿出的证据,一般不可以作为证据。 15.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在十日内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相应的证据。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可以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十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相应的证据,特殊状况下,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行政机关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补充相应的证据。 16.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不出庭,所出具的证据无效。经法庭合法传唤,因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行政机关提供的证据不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但行政相对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争议的证据除外。-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