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律师网

中国律师网

中国律师网 > 律师入门 >

非法筹资的“非法性”怎么样认定?

www.ztjfz.com 2025-08-07 刑事辩护

1、私募基金管理人经登记、私募基金经备案或者部分备案,不影响对非法筹资行为“非法性”的认定。依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本案依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方法》)规定,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法向投资者募筹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具备“非公开”和“向特定合格投资者募集”两个基本属性;私募基金不设行政审批,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向基金业协会申请登记,募集完毕后办理基金备案,经登记、备案不是“经有关部门依法许可”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依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专用业务,须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违反上述规定,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销售私募基金的,是假借私募基金的合法经营形式,掩盖非法筹资之实,既违反了私募基金管理法律规定,又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无论是不是经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均具备非法性。

2、以私募基金为名非法筹资的方法多样,实质上都是突破私募基金“私”的本质和投资风险自负的底线,以具备公开性、社会性和利诱性的方法非法募筹资金。常见的方法有:通过网站、电话、微信、讲坛、推广会、剖析会、撒网式代销推荐等方法向不特定对象宣传,具备公开性;通过组织不合格投资者私下协议代持基金份额、允许“拼单团购”、将私募基金份额或者收益权进行拆分出售、同一筹资项目设立多只私募基金等方法,减少合格投资者标准,避免投资者人数限制,具备社会性;除私募基金认购合同外,通过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者口头承诺回购、担保、年化收益率等方法,以预期收益为引诱,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具备利诱性。发行销售私募基金的行为拥有上述特点的,是非法筹资或者变相非法筹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是不是具备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别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筹资诈骗罪的重点。私募股权类基金商品一般从事创业加盟,以投资项目公司、企业的股权为标的,对于发行私募股权类基金商品符合非法筹资犯罪“四性”特点,但大多数资金用于真实项目投资,没抽逃、转移、隐匿、挥霍等情形的,可以不认定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本案中,苏某明等人以私募为名推行非法筹资活动,募筹资金除返本付息和保持运营外,主要用于约定房产项目、其他房产项目与与项目有关的建筑材料采购,项目真实,依法认定不具备非法占有目的,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引使用方法条

中国刑法

Tags: 刑事案件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