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车碰撞后无碍离开,报警算逃逸吗
电动车碰撞后,假如双方均确认无碍并离开现场,但事后其中一方报警,这种行为不是必然会构成肇事逃逸。
假如离开现场的行为并无此目的,且事故未导致紧急的财产或人身损伤,那样一般不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即使能认定事故责任,他们也只能依据实质损失来索赔,若无实质损失或受伤状况,则没办法进行索赔。
因此,法律快车提醒,电动车碰撞后无碍离开,并不势必等同于逃逸,需依据事实和证据来判断。
2、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表现
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仍开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这是典型的逃逸行为。
2.当事人觉得自己对事故没责任,因此开车驶离现场,这种认知错误并不可以成为逃避责任的原因。
3.当事人有酒后开车、无证开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置义务,弃车离开现场后又返回,这种行为同样构成逃逸。
4.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或者留下假名字、假地址、假联系方法后离开,这类行为均被视为逃逸。
5.在同意调查期间逃匿,或者离开现场且否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了解发生交通事故的,也构成逃逸。
6.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成本明显不足,当事人未留下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同样是逃逸行为。